“叮!”电梯门一开,一股面粉裹着芝麻香的热浪直接把审计2303班全体同学,于11月12日13:30 “推”进望野·共享厨房。门口没有红毯,只有一条用香味拼成的“小道”,踩上去“咔嚓咔嚓”作响,像在说:欢迎光临,今天咱们不审计报表,只审计幸福!

面粉“雪崩”现场
案板一溜排开,面粉刚开封,刘佳运同学直接把盆举过头顶,准备表演“天女散花”,面粉哗啦啦——瞬间共享厨房升级为“北极分北”。大家先是一愣,接着集体“雪人化”:衣服,脸颊,鞋子都挂上霜,手机快门声此起彼。当事人一边打喷嚏一边喊:“这不是翻车,是‘翻车皮’,待会儿包成饺子,谁吃到谁明年免早八!”

饺子“内卷”大赛
雪崩过后,真正的较量开始。
“保守派”坚持传统月牙饺,褶子必须18道,多一道都算“审计风险”;
“革新派”把饺子捏成元宝、玫瑰花,甚至还有迷你“小笼包”。

汤圆“盲盒”暴击
饺子下锅,汤圆接棒。共享厨房的电磁炉“滋啦”一声变身“行星发动机”,芝麻、花生、抹茶、榴莲四大“星球”悬浮翻滚。班委们神秘兮兮抱来一个“福袋”,里面是芥末味道的“隐藏款”汤圆。

零点钟声——不,是“饺子钟声”
活动正式结束,但共享厨房的时间像被谁偷偷调成了“饺子时区”。大家把剩下的面团搓成球,拍下最后一张“全家福”。

夕阳洒进共享厨房,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排刚出锅的“金黄煎饺”。不知谁放起歌,立刻被集体改编:“饺暖团圆,汤圆寄福,审计娃,今天不数钱,只数幸福。”


这时,班级群弹出一条“神秘审计报告”:
“经本次班级活动,发现同学们都存在‘幸福超标’现象,建议持续实施,无限续盘。饺子在沸水里旋转,慢慢变成一个圆滚滚的汤圆,下一个节气,咱们再一起把日子包成喜欢的形状。”



这场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找到了一丝宁静和乐趣。通过亲手制作饺子和汤圆,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用食物传递了温暖,用笑声驱散了寒冷,共同创造了一个难忘的回忆。
撰稿:赵妍洁
供稿: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摄影: 殷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