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子正确认识和应对“emo”情绪,提升心理调适能力,10月17日15:00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辅导员杨舒明在2号教学楼201教室举办以“心理”为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完满内容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展开,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以应对成长和生活中各类心理挑战。

活动开始,杨舒明老师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数据调研与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情绪困扰,重点解读了“emo”情绪的表现形式与心理特征,让同学们对自身及身边同学的心理状态有了清晰认知。

在“emo成因探析”环节,老师指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焦虑等是诱发大学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因素。现场通过互动交流,同学们坦诚分享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与困惑,在彼此倾诉中缓解了心理负担。

针对情绪调节难题,活动专门设置“给emo按下暂停键”实用技巧教学模块。老师从呼吸调节法、合理宣泄等方面,传授了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并组织现场模拟练习,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情绪管理的主动权。
大学生“emo”情绪的滋生,源于多重压力的叠加。从学业维度看,学生们在课程考核中神经紧绷,一次考试失利可能引发情绪的连锁反应。社交层面,大学是一个微型社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在价值观、生活习惯上的碰撞,让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隔阂感,“社恐”“孤独感”成为“emo”的催化剂。而就业压力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经济形势的变化、行业的起伏,让即将走出校园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毕业即失业”的调侃背后,是对现实的焦虑。此外,家庭期望与自我追求的落差、对自身成长的高要求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剧了情绪的波动。

按下暂停键:实用心理调节技巧大科普,面对“emo”,并非无计可施。心理专家们推出了一系列实用调节技巧,为大学生按下情绪的“暂停键”。
正念呼吸法是简单有效的即时调节方式,当情绪低落时,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专注于一呼一吸,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拉回,每次坚持5-10分钟,能有效缓解焦虑。
情绪日记法也备受推崇,通过文字记录“emo”的触发点、当时的情绪感受和身体反应,在梳理过程中厘清情绪逻辑,进而找到应对之策。不少尝试过的学生表示,“写完情绪日记,仿佛把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一半”。


此外,运动宣泄法利用多巴胺的分泌来改善情绪,一场酣畅淋漓的跑步、一次挥汗如雨的篮球比赛,都能让坏情绪随汗水排出。学校也积极行动,开设心理瑜伽、团体心理游戏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释放情绪的平台。
为帮助构建长期积极的心理模式,活动还围绕“心灵充电站:构建积极心理模式”展开分享,鼓励同学们培养兴趣爱好、树立成长型思维,从认知层面重塑心理韧性,以积极心态面对挑战。

活动最后呼吁全体同学将心理调适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现在开始改变,主动行动起来”,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也积极关心身边同学,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撰稿:武 宇
供稿: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摄影:茹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