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红”这一永恒的时代IP,向每一位青年发出共创邀请,我们将交出怎样的“联名”作品?10月17日14:00,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辅导员杨永华于图书馆小礼堂,开展“当青春遇见‘中国红’,我们该如何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主题的辅导员说完满活动,2025级学子们用行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一场以青春为名、以专业为笔、以行动为证的盛大“联名企划”正火热启动。





灵感共创:解构“国风”爆款的DNA
任何伟大的创作都始于灵感的碰撞。课堂摒弃了传统说教,以一场 “爱国关键词盲盒对对碰” 拉开序幕。“国旗”“航天”“历史”……这些被视为“国风”爆款的经典元素,被装入盲盒,成为学子们解构与共创的灵感源泉。结合前期线上调研,将“芯片”“非遗”“脱贫”等高频关键词与对应故事卡制成盲盒,学生随机抽取后交流感悟。“我抽到的是‘芯片’,”张芝豪同学在分享时感慨道,“它瞬间让我想到华为在重重封锁中依然推出新机的新闻,那种压力下的突破,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坚持,更是我们这代人必须共同面对的‘科技长征’。这枚‘芯片’,就是我们这代人的‘争气钢’!” 他的发言引发了全场共鸣。王宇信同学则从“脱贫”一词,联想到了在纪录片里看到的驻村干部,并感慨“当代的奋斗,就是将知识与汗水注入中国每一片土地的未来”。
在限时分享与“连麦式”发言中,抽象的关键词化为具体的场景与情感记忆,爱国主义的宏大叙事,被成功解码为可感知、可共情的“设计语言”。所有参与分享的同学都获得了一个小玩偶作为奖励,这份即时、可爱的认可,进一步点燃了全场的参与热情。这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场集体的灵感迸发,为最终的“联名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创意基础。





联名叙事:将“他的故事”写入“我的企划书”
成功的“联名”离不开动人的叙事。课堂巧妙地引入了 “榜样叙事” 环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刘耀文在2025年7月毕业后,怀揣青春理想与服务基层的热情,投身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服务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高家会乡人民政府,2021届选调生孟佳宁,在村级事务规范大提升中分包魏村。自入职以来,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不断成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拼搏奋进、担当实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们的故事被呈现为极具参考价值的“经典联名案例”。杨老师引导学子思考:如何将这些优质IP的精神内核,与自身的成长轨迹进行“创意融合”?随后的 “分享你的骄傲瞬间” 环节,则鼓励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挖掘闪光点,将“他的故事”内化为“我的企划”,开始构思独一无二的人生剧本。






发布预热:在校园里,为我的“大作”策展
在正式“官宣”前,一场精彩的“预热策展”至关重要。课堂将视角投向广阔的校园生活,探讨 “如何将‘爱国’落实在校园” 。去非遗博物馆体验传承、参与课间红色故事分享……这些日常活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任务,而是学子们为个人“限定版青春”这场盛大发布而进行的 “系列预热活动”。每一次参与,都是在积累素材、锤炼技艺,为最终作品的惊艳亮相铺垫氛围。





高光时刻:纸飞机载着“理想样张”起飞
策划臻于成熟,发布会进入最具仪式感的环节。全场学子在纸上写下 “我的专业理想如何与‘时代之约’形成呼应” 的答案。随后,承载着青春豪情的纸飞机齐射而出,如同一份份“理想样张”飞向会场前方。这一刻,抽象的理想被具象化,个人的信念在集体的放飞中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共振,完成了从内心构思到向外宣告的关键一步。







终极官宣:我的名字,就是这场联名最亮的署名
发布会的终章,是荣耀的“官宣”时刻。全体学子起立,以青春之名进行庄严宣誓——“用清澈的爱守护中国红,用奋斗的汗浇灌理想花!”这誓言,是他们与时代签下的“联名合约”。紧接着的 “爱国答卷”打卡 行动,则将合约条款具体化:学子们在迷你答卷卡上写下即刻的行动承诺——“要去了解一位芯片科学家的事迹,并讲给室友听”“要用消费支持来自帮扶县的农产品”“要在图书馆看完书后把椅子轻轻归位”。这些具体而微小的行动承诺,让联名合约有了真实的落点。当无数张答卷贴满“青春答‘国’墙”,每一个名字都在宣告:我们,就是这场伟大联名最闪耀的署名。这一刻,每一个名字都与“中国红”紧密相连,成为这场伟大联名中最闪耀、最不可替代的署名。
这堂别开生面的活动,成功地将家国情怀转化为一场青年一代主导的、充满自豪感与创造力的“品牌共创”。它宣告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再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以主角之姿,申请与那抹最美的“中国红”联名,共同发布属于这个时代的、独一无二的——限定版青春。

撰稿:刘洋汐
供稿: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摄影:刘洋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