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选树

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选树 > 正文

席玉婷:在角色叠影里遇见光

发布时间:2025-07-27阅读数:

席玉婷,女,山西晋城人,2005 年8月出生。淬炼·国际商学院财务2302班、白燕书院学生。现任淬炼·国际商学院艺术实践部主持队队长,校园之声广播站主持采访部部长,校游泳水球队队员。曾获得晋中信息学2023-2024学年优秀共青团干部,淬炼·国际商学院第十一届优秀干事,淬炼·国际商学院第十一届主持人大赛二等奖; 2023年9月解说大赛一等奖;“心赋能,悦成长”手语操三等奖;第十五届“至强杯”啦啦操比赛冠军。第二届乌马河•非遗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晋中信息学院第九届“专注商道•共谋经营”校园营销节活动一等奖;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国安奇旅 身边安全我来说”演说比赛一等奖。

“愿每个你,都能在自己的“角色盲盒”里,拆出属于你的星光——毕竟,敢登场的你, 永远都闪闪发光。”

我的成长变奏曲

初见阿信,我怀揣憧憬却又有些许迷茫,陌生环境让我一时无法适应。好在迎新活动的热情、同学的友善,让我逐渐放下不安,期待开启新旅程。

军训期间,我看到了选拔班级干部的通知。高中时,我曾任班级团支书,因为有这方面经验的我,决定竞选这个班委。还记得那天,现场情况比我想象中的更要激烈许多。我看到有不少优秀的同学参加,大家都为竞选活动做了十足的准备,穿着得体,自信大方。再看看自己,穿着普通的军训服,没有任何其他打扮,我心里不禁有些自卑,觉得自己可能没什么希望了。

轮到我上台时,我紧张得不得了,看着台下那么多同学的目光,心跳得飞快。我简单说了说自己的经历,表达了想为大家服务的心愿,最后突然想起来表演节目可以加分,就决定豁出去了。我站在台上,唱了一首歌。本来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唱完后同学们竟然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最终我成功当选。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是同学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既惊喜又感动。

当选团支书后,我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轻松。起初,组织活动困难重重,意见难统一、策划反复改,甚至因考虑不周导致活动混乱,这让我陷入自我怀疑。但我没有放弃,主动向老师和其他班团请教,用心倾听同学们的声音,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成长。当看到“寻找春天的美”活动中大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所有辛苦都化作了甜蜜。这一路的蜕变,离不开辅导员宿宇老师的鼓励与引导,她像知心大姐姐般,在我受挫时为我打开心结,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如今,我已经能很好地担负起团支书的责任,也更加享受为同学服务的过程。尽管仍会遇到困难,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做事、倾听意见,就能和同学们一起,把班级建设得更温暖、更团结。这段经历,是成长的印记,更是我坚定前行的动力。

话筒里的星光

初中时,我第一次被选中参加朗诵比赛,站在台上的紧张与兴奋,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播音主持的魅力。后来高中进入校园广播站,从最初只是单纯的播报新闻,到成为站长组织活动,这里成了我的播音梦启航的地方。记得第一次主持校运会,写串词、练台风,哪怕腿抖得厉害,但老师那句“声音很好,慢慢来”,让我埋下了对主持更深的向往。

大学加入广播站,像是推开了一扇充满惊喜的门。记得大一下半学期,我接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大型”主持任务——志愿服务技能大赛。说“大型”,是因为这场活动持续时间长,还要求全程脱稿,这对少有主持过大型活动的我来说,简直是一场“硬仗”。接到任务时,我紧张到整夜睡不着。稿子上密密麻麻画满了重点,每天对着镜子练发音、卡时间,连吃饭时都在默背串词。

到了现场,面对着满场观众,我紧张的双腿发抖。刚开始的导入环节,我突然大脑空白,原本背熟的专业术语在脑海里突然“打结”,我攥着话筒,手心全是汗,生怕下一句词接不上来。热场词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大脑飞速转动,想着解决办法。也许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吧,在热场词最后一句结束时,我想到了解决方法,跳过卡顿的“专业术语”介绍部分,直接进行下一段的主持。那场活动结束后,我的嗓子几乎哑了,但老师们却说:“第一次能撑下来,已经很棒了。”也是从那时起,我发现主持不仅是“背词”,更是“应变”,那些紧张到发抖的时刻,都成为了回忆里美好的存在。

除却志愿服务大赛的主持,国安演说大赛更像是一场与自我的温柔博弈。报名时,指尖在报名表上悬了又悬——上一次演讲比赛的遗憾像片云,总在想起时轻轻遮住我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但宿宇老师说:“去试试吧,要相信自己。”准备过程像一场“拉锯战”。我把稿子改得像幅抽象画,每个段落旁都标满注意事项。每天睡前,我都在阳台对着月亮练重音,甚至蹲在宿舍里,拽着舍友当“临时听众”,哪怕某个连词的衔接不够自然,也要重新来过。舍友都笑我仿佛“走火入魔”了。

记得决赛那天,脚上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鞋,偷偷穿了双洞洞鞋藏在长裙里,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站上舞台,我发现我和评委老师的距离近得都能看清他们的睫毛,我更加紧张了,根本不敢与评委老师对视,只能盯着天花板进行自己的演说。好在准备的足够充分,我在台上愈加放松、愈加自信,顺利的完成了演讲。在等待成绩的过程中,看见有人演讲形式新颖有趣,有人讲述时情绪饱满红了眼眶,心里难免闪过一丝“会不会又差一步”的忐忑。但当主持人念出“第一名——席玉婷”时,我心里满是雀跃欢喜,原来所有“不够好”的自我怀疑,都在一遍又一遍的“再来一次”里,悄悄长成了托住幸运的底气。

角色盲盒里的答案

完满让我在播音主持方面的深耕与发展的同时,也给了我尝试其他领域的机会。第一次演剧,是在淬炼的剧本杀晚会上,我拿到了“张春蝶”这个角色。那是我第一次尝试“边说边演”,本以为主持经验能派上用场,却发现演剧又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台词要带着情绪,动作要贴合角色,甚至连“摔倒”都得摔出故事感。那是冬季凌晨两点的乌马河剧场,为了一个被甩开后摔倒的动作,我的膝盖在地板上磕出青痕,忍着疼痛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学姐却说“摔得不够干脆”。我委屈极了,但不敢在人前哭,只能躲在后台掉眼泪。说来也奇怪,那天的我明明很难过,心里却从未想过放弃,连哭的时候想的都是“张春蝶此刻该有多痛,我得接住她的情绪”。我带着“不甘心”,摔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得到认可。后来啊,那些黑青的印记,都成了角色住进心里的证据。我终于明白:原来每个角色“活起来”的背后,都藏着无数次“笨拙的坚持”。

致每一个不完美的尝试

在晋中信息学院的日子,像是一场“角色盲盒”之旅,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挑战是什么。完满教育为每个灵魂准备了成长的土壤,让我在不同角色里触摸到生命的厚度:当团支书时明白了“担当”,演剧时学会了“共情”,站在演说台上时,终于敢对自己说“你看,你做到了”。

现在回头看,完满教育给我的,从来不止是舞台和机会,更是让我在“试错”中练就了从容的底气——原来成长不是完美的独奏,而是无数个“我试试”的合集。那些曾让我手心出汗的“第一次”,如今都成了星空中的微光,让我懂得:在完满教育的滋养里,每个“忐忑的登场”,最终都会长成“敢在岁月里扎根”的自己——就像那句话说的,“你不需要成为别人的光,你本身就是自己的星星”。

撰稿:杨舒旻

摄影:席玉婷

供稿: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