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女,2002年2月出生,山西省忻州市人。淬炼·国际商学院人资2101班、太行书院学生,曾担任时光互寄社社长。荣获全国第一届高校数智化商业决策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级三等奖、第七届“三晋·光影杯”山西省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优秀奖等。书评作品《长篇小说与时间》发表于《年轻人》杂志、散文作品《骨子里的酸味》发表于《村委主任》杂志。
要麻痹就麻痹放弃的念头,要停就停在终点。
——李琪



“小透明”摇身一变“显眼包”
上大学之前,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面对公开讲话总是心生怯意,就连过年时向亲戚打招呼也显得唯唯诺诺。然而,当我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里重塑自我,树立一个充满自信的新形象——乐观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这个决定打开我新世界的大门。我开始积极加入各种社团,勇敢参与答辩。记得在“正蒙思辨协会”的答辩中,我鼓起勇气担任了讲解员,向众人阐述《道德经》中的生态观。这个话题本就颇为拗口,我还给自己增加了难度——脱稿演讲。那是我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如此坦诚地展现自己,紧张中夹杂着生涩,尽管那次答辩并不完美,但它却成为了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宝贵经历。
此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对于辅导员提出的每一项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从不退缩。从军训期间为教官画画,到完满教育的的各种活动,我都踊跃报名,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热情。甚至有一次,当大学生艺术团舞蹈美术设计部的部长在群里呼吁男生帮忙搬物资时,我还天真地反问:“女生不能过去帮忙吗?女生会帮倒忙吗?”后来,当作家班的同学发现我并未参加创意写作学院编辑部的排版工作时,他们惊讶地问我:“你居然没去竞选?我还以为你什么都参加呢!”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积极参与、勇于挑战的人。




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
大二担任社长一职后,我才深刻体会到“出来”二字的真谛,更深切地感受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绝非易事。起初,我天真地认为,通过让完满分数较少的人担任活动组织者,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然而,这一做法却适得其反,导致后续社团难以选拔到真正具有社长抱负的人才。大家似乎都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活动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往往在活动当天才开始借物资,结果自然难以借到理想的物品。此外,策划活动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反复推敲和完善。有时,好不容易想出一个活动方案,却发现存在诸多问题,“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等无法实施。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更加坚定了“出来”的信念。于是,我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努力提升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后来的活动中,我邀请了思修课老师姚明敏老师来为大家讲解林觉民的书信。她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在活动中分享深刻感悟。大二担任社长期间,我又邀请了“毛概”老师张鑫宇老师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他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鼓励我们为马克思写一封信。于是,我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给马克思的一封信”的征集活动。通过举办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从刚开始跟老师说话就会脸红到现在与老师成为好朋友。





第一次当“女演员”
在大二那年,社联举办了“令人心动的社团”活动,我们突发奇想,决定尝试一次脱口秀表演。然而,当时我们面临着缺乏优秀题材和稿件的困境,这使得脱口秀的想法只能在我心中默默萌芽。直到2025年新年前夕,我想给自己一些新的挑战,讲脱口秀的想法再次涌现。我通过检索发现了“海妖俱乐部”的微信公众号他们是一个太原本土的脱口秀厂牌,我主动联系了他们的创始人。当被问及是否有脱口秀经验时,我表示仅有一次尝试,当时是即兴表演。之后,我临时撰写的一篇稿子也通过了审核,这也让我得以参加他们的开放麦活动,这是一个专为新人锻炼胆量和老人磨练段子而设的舞台。
自幼时起,我就对自己的称呼“小二”感到不满。每当观看《水浒传》时,听到店家称呼吃饭的人为“小二”,而我恰好也叫这个名字,总会引来周围人的调侃。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失落感,再加上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的感受,让我更加觉得孤独无助。因此,我决定以关爱儿童心理健康为题材,创作一篇脱口秀段子。
演出那天,我邀请了一位朋友陪同。当舞台上的灯光聚焦在我身上时,我的心跳加速,既紧张又激动。这是我期待已久的舞台,是我展示自我的时刻。然而,就在我上场时,一位男观众突然起身准备离场。但当他听到主持人介绍我是一位女演员时,他又坐了下来。然而,仅仅过了一分钟左右,他又站了起来,离开了现场。那一刻,我深感失落,以为自己的表演不够出色。但事后想来,也许他只是出去上厕所了,这些都不得而知。刚开始的表演并不顺利,但随着我分享了自己小名的由来:我问爸爸为什么我叫“小二”,他回答说“因为叫小三更不好听”。现场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巧合的是,就在脱口秀表演前几天,爸爸告诉我以后不再叫我“小二”了。虽然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份意外的支持却让我增添了几分自信。就这样,五分钟的脱口秀表演结束了,我松了一口气。
演出结束后,我们坐在一起复盘。一位姐姐问我以后是否还会再来表演,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可能还会来吧。但说实话,我心里想的却是来的概率基本为0了。然而,讲完开放麦之后,我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编辑说会推荐给主编,有机会发表在杂志上,并且鼓励我多创作脱口秀题材的作品。这让我重振旗鼓,觉得还可以尝试一下。就这样,我的“女演员”之旅以一次难忘的演出画上了句号。虽然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每一次表演机会。



“吒”实成长
大三淬炼营结束后,我意外地收到了来自名师课堂学生负责人的邀请。鉴于我在故事创作和诗歌领域的“小有成就”,他诚挚地邀请我于11月23日前往上河书院,为文学爱好者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学讲座。更令我欣喜的是,这次讲座还附带500元的报酬,这无疑为我增添了几分动力。
对于文学,我一直怀揣着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大一期间,我曾是作家班的一员,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因此,当这次讲座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接下来的十天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讲座的筹备中。我精心准备了PPT,从文学的分类、代表作品到个人创作心得,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由于我对这些内容了如指掌,写起讲稿来自然得心应手。回想起在社团担任社长的那段日子,我曾在各种场合下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因此,在这次讲座中,我能够从容自如地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听众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李琪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我们一同期待,李琪在她所钟爱的文学道路上,继续书写辉煌篇章,创造更多的奇迹,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撰稿:任冰冰
供稿:淬炼·国际商学院团总支宣传部
摄影: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