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10:00,一场聚焦教育强国与信院人使命的讲座交流会在上河书院208热烈展开。此次讲座由集团商科教育委员会主任兼商科带头人廖成林教授主讲,吸引了淬炼·国际商学院的教师前来聆听与交流。
廖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70余年的发展历程,指出本科教育已经不再是高等教育的“终点”,而成为了一道“旋转门”。这意味着,大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后,既可以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通往更高层级的教育体系。此外,廖教授还提到了高等教育培养的分类,即“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的路径,强调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谈到大学生角色演变时,廖教授提出:大学生应该作为学习者来看待。他认为,传统上我们总是将大学生视为“专门人才”,从社会结构与制度政策的角度来把握他们的角色定位。然而,从个体层面来看,大学生更应该被视为学习者,他们的角色定位、行为选择、价值取向以及成长路径都应该围绕学习这一核心来展开。


随后,廖教授解读了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并详细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7个重点任务。他指出,教育强国不仅仅是一个宏伟的目标,更是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交流的最后部分,廖教授向在场的教师们发出了三个“约”。第一约是全面客观认识信院,即要深入了解信院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方向,为更好地服务信院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约是热情、负责建设信院,即要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信院的建设中去,为信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第三约是“八面”淬炼自我,做合格信院人。这“八面”分别是教育强国参与者、教书育人工作者、理论实践联系者、科学问题研究者、经济社会服务者、新知新技拥抱者、知识终身学习者以及社会广泛尊重者。廖教授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这八个方面入手去总结反思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合格的信院人。

在互动环节,教师们积极提问,廖教授做了详细解答,不仅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还强调了横向课题研究中深入走访调查的重要性,激发了教师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让他们对教育强国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作为信院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信院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撰稿:朱晶晶
摄影:苗咏丽
供稿:淬炼·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