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说过,有商业的地方就有民主、自由和法治。商业与文明从来不是相悖的,也从来没有互相缺席过。对于淬炼商学院的学生来讲,不仅需要掌握商业知识、培养商业思维,更需要具备商业文明,树立文化自信。10月18日下午15:00,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杜刚老师在博学楼203教室为淬炼商学院学生作了题为“新经济形态下文化自信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考”的专题讲座。
图一
讲座伊始,杜教授以“古代四大文明”为引,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古四大发明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是什么?引起了在场学生的思考。杜教授指出,当今社会的新四大发明分别是高铁、支付宝、电子支付、共享单车;古四大发明反映的是中国人的“器物思维”“实用思维”“技艺思维”。这一思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与改革。
接下来,杜教授从纵向角度梳理了“由中央帝国到百年屈辱(1840—1949)”间国人救亡图存的活动。他指出,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其实就是国人在器物、制度、文化三面进行的探索。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不断经历着冲击与风浪,也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不断树立文化自信。他斩钉截铁地说,“文化自信的树立其实就是不断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图二
在此基础上,杜教授从横向角度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与冲突”。他从人性视角出发对比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出了文化自信内向和外向的两个向度。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三个内向向度;费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中国文化的外向维度。在这两个向度的作用下,文化自信的实现要经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强—文化安全”几个过程,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安全离不开文化优化与文化创造。文化优化与文化创造需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已由最初的观念变革逐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也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归,也同样是世界大势所趋。在实现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创新是第一动力。杜教授非常肯定地说,“中国足球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对中国文化来讲,中国文化最好的保护是创造”。
最后,他从器物层面的形式—符号创新系统、制度层面的结构—功能创新系统、精神层面的价值—意义创新系统分别说明了中国要从模仿、跟踪转向原创、引领。同时,他强调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而人才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全人教育的落实。
讲到此,杜教授深情寄语大学生,“信息学院的培养理念和“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在整个山西乃至全国都是比较先进的,同学们一定抓住机会,在学校里好好利用学校资源,不断提升自己,成就自己的完满人生”。
图三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杜教授由浅入深、博古通今,运用大量的资料从文化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的实现过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文化自信的历史图景、现实塑造和未来方向;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又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为同学们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蓝图。学生们纷纷表示,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思考文化自信的真谛,保持文化自信,相信中国力量和中国发展,为实现祖国强梦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