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教与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正文

【学术交流】全英课堂展风采 VRIN模型启新思 ——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师走进刘一弘老师全英课程《认识商业》

发布时间:2025-04-08阅读数:

4月8日10:00,市场营销教研室闫晓珊、杨艺敏、阮啓源三位教师走进刘一弘老师的校选全英课程《人认识商业》课堂,在7教210教室开展教学观摩集体听课活动。本节课程以“核心竞争力分析(Core Competency Analysis)”为主题,通过教师理论讲解与小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阐释了VRIN模型的应用逻辑,展现了全英商科课堂的教学特色。

课程从“什么会使得一个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并成功?”的提问展开。刘一弘老师以多家企业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她首先从资源基础理论切入,强调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独特资源与能力的集合,并由此引出VRIN分析工具的理论框架。在讲解过程中,刘老师采用中英文双语切换的方式,确保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

在理论解析环节,刘一弘老师逐项拆解VRIN模型的四大要素。针对“Valuable(有价值的资源)”,她以科技公司的专利技术为例,说明资源价值性对企业市场地位的影响;讲解“Rare(稀缺的资源)”时,通过对比行业龙头与新兴企业的市场份额,阐释资源稀缺性如何构建短期竞争优势;在“Imperfectly Imitable(无法仿制的资源)”部分,他结合供应链管理体系,分析组织能力与文化传承形成的竞争壁垒;谈到“Non-Substitutable(难以替代的资源)”,则以传统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公司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迭代带来的替代性挑战。

为强化理论应用能力,课程设置了小组讨论与展示环节。要求各团队在15分钟内选取耐克完成分析并准备英文提纲。学生们迅速分工协作,有的查阅企业年报数据,有的围绕模型要素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中,刘一弘老师注重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也提出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竞争力建设存在共性,避免陷入零和博弈的思维局限。这种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设计,获得了观摩教师的高度认可。

课后,闫晓珊、杨艺敏、阮啓源三位教师与刘一弘老师围绕全英课程建设展开交流。三位老师一致认为,问题导入与模型拆解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全英教学的理解门槛”。此次观摩寄题听课为商科课程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理论工具与实战训练的结合模式值得借鉴。之后,市场营销教研室计划将此类跨教研室观摩活动常规化,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学互鉴持续优化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夯实基础。

撰稿:阮啓源

供稿:市场营销教研室

摄影:杨艺敏闫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