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教与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正文

【品读大咖】解码《AI未来进行式》 探秘人机共生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5-04-03阅读数:

2025年4月2日15:30,杨毅鹏老师带领四名异科同学在毣谷书院不限时会客厅A展开了一场关于《AI未来进行式》的深度读书会。本次活动围绕李开复与陈楸帆的前瞻性著作,与同学们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重塑未来的社会图景与人类生存方式。

活动伊始,杨老师以今年春节引发热议的“deepseek”人工智能为切入点,引出李开复与科幻作家陈楸帆联袂创作的《AI未来进行式》。他介绍道,该书通过“技术推演+科幻叙事”的双重视角,构建了从自动驾驶城市到元宇宙教育的20个未来场景,既展现了AI在医疗、教育、司法等领域的革命性应用,也尖锐提出了技术垄断、情感替代等伦理挑战。

然后,杨老师安排四位同学进行沉浸式阅读,要求每位同学在阅读完之后依次根据所读内容,谈谈AI在未来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张钰瑶同学在阅读到“AI法官”案例时发现:“书中设想的司法AI系统需在0.3秒内权衡500万份判例与《民法典》精神,这种‘超逻辑决策’倒逼我们重新思考公平的本质——当算法比人类更‘懂’法律时,正义的天平将倾向代码还是人性?”而原嘉乐同学则通过“纳米医生”章节提出警示:“能精准清除癌细胞的AI医疗机器人固然神奇,但若其诊断系统被商业公司垄断,普通患者是否会沦为‘数据奴隶’?”

面对学生的提出的疑惑,杨老师结合书中的核心观点强调:“本书不仅是技术预言,更是‘未来生存指南’。当AI在2050年接管40%现有职业时,人类的竞争优势将转向三大核心能力:跨维思考力(在现实与元宇宙间切换认知)、情感创造力(设计AI无法复制的体验)、以及伦理决策力(在技术双刃剑中守护人性底线)。”他特别指出,青年群体需建立“技术哲学思维”——既要善用AI提升生产力,又要警惕算法对人类注意力的“隐形殖民”。

活动尾声,杨老师在听了同学们的分享后,用书中李开复博士的寄语:“真正的未来进行式,不在代码中,而在人类驾驭技术的智慧里。”作为结尾,本次读书会通过具象化的未来场景推演,不仅解码了技术发展趋势,更在青年群体中播下了“科技向善”的思维种子。

撰稿:杨毅鹏

摄影:杨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