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我校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史芳芳、财务管理专业带头人郝晓雁及财务管理教研室骨干教师闫述丽一行赴太原学院开展专题交流活动。太原学院财经系副主任张永刚,财务管理教研室主任李慧,会计教研室主任游翔以及
柴晓星、王安琪、王彩凤、杜洋洋等骨干老师参加活动。双方围绕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及实践教学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数字经济背景下财会类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传统的“知识输入型”教育已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必须建立目标—能力—课程的逆向设计框架。为此,我校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重点强调OBE理念的融入。在交流会上,太原学院柴晓星老师系统介绍了基于OBE理念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接下来双方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OBE理念下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课程结构、学分和学时分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组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组合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全面的交流。史芳芳老师表示,太原学院将OBE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图纸”,特别是在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和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方面的经验,对接下来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在理论课与实践课建设专项研讨中,双方对重要核心课程的目前教学模式及创新展开交流。太原学院教师分享了《财务管理实训》,《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实训》和《数智沙盘模拟实训》等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改革经验,我校教师则介绍了《财务大数据基础实训》以及基于智能财务平台的虚拟仿真实训体系建设成果。双方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开发学科竞赛融合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解决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刻影响,两校教师就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方向展开前瞻性研讨。一致认为,在保持传统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需强化数据思维、智能工具应用能力的培养。双方重点探讨了《智能财务基础》《大数据与财务决策》等新课程的设置方案,并就如何将DeepSeek等应用融入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此次交流活动为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两校将持续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财经类专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撰稿:闫述丽
供稿:财务管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