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一场旨在深化教学合作、优化课程内容的线下培训交流会在7号教学楼311教室举办。此次交流会由《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实训》课程组的教师与用友平台的技术老师共同参与,双方围绕本课程当前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实训》课程旨在通过用友平台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老师们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会上,史芳芳老师代表发言,她指出:“在现有的平台中,学生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导致学生上课操作耗时较长,这不仅让他们感到枯燥,也使得深入分析财务数据、提炼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这一问题直接关联到教学效率与学习成效的平衡,成为本次交流会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

针对此问题,用友平台的技术负责人陈阵老师给出了详细回应。他先概述了平台各模块间的关联逻辑。首先,在第一章中,平台通过理论知识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数据技术及课程的基础认知。随后,进入实操模块,该模块遵循以下步骤:1、情景设定分析目标:通过设定具体情景,明确数据分析的目标。2、数据采集:根据目标采集适用的数据。3、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清洗、集成预处理工作。4、数据可视化: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在此基础上,陈阵老师强调,撰写报告应作为课程的重点环节,这不仅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他建议,在实操训练中,应合理分配平台操作与分析的时间,具体做法包括:从各模块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训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操作。高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为深入分析留出更多宝贵时间。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实际操作,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此外,交流会还聚焦了《财务大数据基础实训》课程与《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实训》课程教学时间跨度大导致的课程衔接不强问题及如何将大数据有效融入《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理论课程中进行了探讨。课程组老师们从教材选择到课程内容构建各抒己见,陈老师也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交流会尾声,双方还就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利用平台提升教学考核评价精准度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通过本次深入沟通,不仅明确了后续改进方向,也为构建更加高效、实用的《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决策实训》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培训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本校与用友平台深化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更是推动财会教育迈向智能化、实战化道路的重要一步。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前行,不断探索创新,为输送更多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高素质财务人才努力。